生日月消费什么?
最近是我的生日月(11 月),很显然自从参加工作之后,自己不能像去年当学生那样,疯狂旅游和奢侈地大撒币来庆祝生日了。于是今年只能在下班时间进行香港本地的报复性消费。而最近大额消费的种类主要集中在化妆品和护肤品类别。它们又是消耗品(生活必须品),又适合囤货(保质时间长),接近圣诞节限定款又很精致(有很吸引人的圣诞包装),买来做自己的生日礼物再合适不过了!然而走进商场究竟要不要花钱,我觉得,不止在于品牌本身,更在于当值销售员的能力,即我更愿意给某些潜质的 BA 买单,可能这也是最近很火的一个概念 —- 为【情绪价值】买单。
我在头脑发热地消费完之后,回家冷静后发现自己好像并不急需这些,那,是什么导致自己冲动呢?仔细回想了过程,大概就是那些品牌的销售们,做服务业过程中给我们客户带来了一些价值。于是想写下这篇博客记录一下,我的香港的 BA 观察 👀。
业务能力强大的 铜锣湾时代广场 Fancl BA
Fancl 这个品牌是我从高中用到现在的。当年鞍山经济形势很好,我老家的商场就有直营专柜(而全国某些其他知名城市甚至都没有专柜),而且不懂为什么国内专柜价格是日本的 2-3 倍,但是依旧很多人愿意消费这家,因为这家主打无添加剂+小分量包装,适合过敏肌肤且方便出门携带,以及很多单品真的非常好用(洁面粉、卸妆乳、深层清洁泥膜)。自从来到香港,我也会延续习惯,看到 Fancl 就想买。而且港澳产品线和日本接近,品类更加齐全,价格还比国内便宜。于是开启生日月大撒币第一站,Fancl 囤货!
之前我都是去黄埔或者尖沙咀专柜,但是某天去铜锣湾玩,坐地铁回家的路上在时代广场路过 Fancl,遂肌肉记忆地进去逛下。然后就鬼使神差地给那位 BA 连续创造了 6k 的业绩。她究竟有什么能力呢?现在我回忆起来,就是对自家产品的熟悉程度比我这种 10 多年老回头客还娴熟;介绍产品时的话虽然多,但是精简、没有废话,不会让人觉得恬噪;库房拿产品的速度非常快;拿计算器算优惠算价格非常快。她快就快到,连我头脑都来不及思考,就已经被带着跟她思路走,刷卡给钱了。 在香港,尤其是港岛这种时代广场的地段,除了我之外的那些顾客时间就是金钱,她这种真的超适合服务地铁站里速战速决的客户。
很多人可能会不理解,我说的这些特点难道不是所有 BA、SA 必须具备的吗?不然还在这工作什么呢?哈哈,你别说,还真不是。在旺角东 Moko 的 Dior 专柜,我就遇到了 BA 记不住自家产品价格、库存,并且最后收费的时候也不会使用优惠券,找来了她其他同事询问,耽误了我很多时间。虽然我不是一个很 mean 的人,嘴上说着没关系你慢慢来我不赶时间,但是呢,体验肯定大打折扣。如果我不是熟客,对于某位第一次踏入 Dior 专柜的客人,可能会惊讶于,这么大的品牌,怎么销售连价格都不知道,然后看着销售笨拙地从抽屉里翻出一页密密麻麻的手册,从蚂蚁一般的小字里机器人一样读出随机的一个数字,随之新客对品牌的印象也会大打折扣。这是会品牌想要的效果吗?这是新客愿意买单的吗?
因此,我总结整体的特质就是,她头脑很机灵很聪明,业务能力强,极度熟悉自家产品的功能和摆放位置,并且很会算账和计算优惠活动(林林总总的品牌活动 叠加商场活动 叠加信用卡活动)来帮顾客省钱。 人类总是无法拒绝比自己还聪明的人。多多少少有点慕强的心态。
非常了解顾客需求的 尖沙咀 k11 musea Chanel BA
抱着受伤的钱包,我走向了大撒币第二站,所有女孩子都喜欢的香奶奶~。
CC BY-NC-SA 4.0.